-
+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精选四川西昌邛海导游词(精选6篇)精选四川西昌邛海导游词 篇1
邛海,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形成于距今约180万年前,因“邛都夷”在沿岸繁衍生息而得名。《汉书》、《后汉书》分别以“邛池泽”和“邛河”之名而载入史册。唐代以后民间普遍称邛海,文人雅士多称邛池。《南中志》云:“邛都县(今西昌)东南数里有邛河,纵广二十里,深百余丈,多大鱼,长一二丈,头特大,遥视如戴铁釜然。”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游历邛海,《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邛海有“珍珠无数”,“惟大汗自欲时,则命人采之。”体现了邛海悠久的文化。
邛海,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城区东南5公里处。西为素称“川南胜景”的泸山,雅砻江支流安宁河相隔;东接与昭觉县之间的界山;南为螺髻山北坡低山;北至西昌市区所在的东、西河谷地;形似蜗牛出壳。南北最长11.5公里,西北宽1.5公里,西南宽5.3公里,平均宽2.7公里,东西最宽5.5公里。岸线长35公里。邛海的面积,《西昌市志》载1940年代以后,最大面积为31平方公里,1957年航测为30.1平方公里;《凉山州志》所载面积为29.3平方公里(与1987年凉山州地名办公告同)。由于官坝河、鹅掌河等山溪河大量泥石进入邛海,湖面逐年在缩小。据20xx年代西昌市政府制定的《西昌市邛海湖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按湖泊水位1510.3米计,湖面面积27.87平方公里。是四川第二大淡水湖。精选四川西昌邛海导游词 篇2
邛海是一个迷人的地方,这里四季如春,风景如画,是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邛海的水清澈透明,恬静秀美。远望水面,烟波浩淼,美丽极了!
邛海说它是海,其实它是个高原内陆湖。邛海的东面群山相依,西面水天相接,海水碧蓝碧蓝的,水天一色,蔚为壮观。邛海的天可真蓝啊!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金灿灿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把海水画出了粼粼金光,就像天上的仙女洒落的一把把碎金。
我们买了一袋草莓,这可是成都冬天没有的喔!在海边的一个亭子里坐了下来。一边看着优美的风景,听着海浪拍打堤坝的声音,一边品尝着那鲜红、甜甜的草莓,可真惬意啊!
从高处向邛海看,邛海就像一只巨大的蜗牛,盘踞在西昌市中。邛海很大,这只蜗牛当然也很大啦!
邛海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回味无穷,好似鬼斧神工创造的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画卷。精选四川西昌邛海导游词 篇3
西昌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他的美丽就在于他有一个美丽的邛海,当你走进邛海第一眼你会看见一面银光闪闪的大境子,各种船在湖面上慢慢的驶过,后面还跟着一条长长的尾巴。邛海每天都有许多爷爷到邛海边钓鱼,每一次都有收获,邛海水面上不时还有一些活泼可爱的小鱼在湖面上不停的跳跃,邛海真像位姑娘在化妆。
邛海的四周长满了枫树,远远望去,枫树就像大地上一层黄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在太阳的照耀下,那挨挨挤挤的黄色枫叶随风微微颤抖,像美丽的蝴碟在空中翩翩起舞。
邛海对面有一个小鱼村,你一走进小鱼村你就会闻到烧烤的味道,原来这里是一个美食街。小鱼村的右边是游乐场,游乐场里有碰碰车,海盗船……,小孩子们就可以在里面尽情地玩耍。
邛海你真美,真不愧竖际AAA级旅游城市啊!精选四川西昌邛海导游词 篇4
邛海为一断陷湖,属史前地质构造运动断陷形成。湖泊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与西昌市区相连。湖岸东西陡峭、南北平缓,特别是北部与城区之间,有一约50公平方公里的广阔平原,构成湖盆粮食、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的主产区。
邛海处于则木河压扭性断裂带上,该断裂带南起普格县以南,顺则木河,越过泸山东麓邛海湖滨,沿西昌城西部与安宁河隐伏断裂交接,其走势为东南——西北向,延长75公里以上。此断裂活动频繁,最易引发地震。邛海处在西部牦牛山与东南部螺髻山的谷地中。两山之间的支脉泸山又成为邛海与安宁河的分水岭。
螺髻山,地跨普格、西昌、德昌两县一市。彝语称安哈波,意为五百里山峰和五指山峰,因其主峰高耸入云,直插九霄,形似青螺,宛若玉髻而得其美名——螺髻山。据《西昌县志》记载:“大螺髻山,穹窿崔嵬,拔地千霄,共水绵绵迤逦如长虹,亘一百七十余里。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xx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泸山,位于邛海之西滨,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汉晋时,西昌建越嶲郡,又因泸山踞水状若青蛙,故《水经注》称为“蛙嶲山”。唐宋两朝,流经西昌的安宁河称“泸水”。山以水名,蛙嶲山改名泸山,沿用至今。光福寺、三教庵、观音阁等掩映其中,但闻鸟语蝉鸣、钟磬悠扬、诵经隐约。全国惟一一个研究单一民族、单一社会形态的专题性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也坐落在这里。泸山以幽静胜,山幽、林幽、庙幽。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苍松翠柏,古木参天,虬葛莽藤,遮天蔽日,有两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密林深处,高低错落地露出梵宇、佛宫十余座,古刹殿宇因地就势,各据幽境,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素有“川南胜境”之称。精选四川西昌邛海导游词 篇5
邛海,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形成于距今约180万年前,因“邛都夷”在沿岸繁衍生息而得名。《汉书》、《后汉书》分别以“邛池泽”和“邛河”之名而载入史册。唐代以后民间普遍称邛海,文人雅士多称邛池。《南中志》云:“邛都县(今西昌)东南数里有邛河,纵广二十里,深百余丈,多大鱼,长一二丈,头特大,遥视如戴铁釜然。”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游历邛海,《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邛海有“珍珠无数”,“惟大汗自欲时,则命人采之。”体现了邛海悠久的文化。
邛海,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城区东南5公里处。西为素称“川南胜景”的泸山,雅砻江支流安宁河相隔;东接与昭觉县之间的界山;南为螺髻山北坡低山;北至西昌市区所在的东、西河谷地;形似蜗牛出壳。南北最长11.5公里,西北宽1.5公里,西南宽5.3公里,平均宽2.7公里,东西最宽5.5公里。岸线长35公里。邛海的面积,《西昌市志》载1940年代以后,最大面积为31平方公里,1957年航测为30.1平方公里;《凉山州志》所载面积为29.3平方公里(与1987年凉山州地名办公告同)。由于官坝河、鹅掌河等山溪河大量泥石进入邛海,湖面逐年在缩小。据20xx年代西昌市政府制定的《西昌市邛海湖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按湖泊水位1510.3米计,湖面面积27.87平方公里。是四川第二大淡水湖。
邛海是高原半封闭大淡水湖,终年无冰冻。水源补给水源以地表径流为主,湖周冲积扇层间地下水为主、喀斯特裂隙水次之。周边数条山溪河支流如鸟爪状注入其中,尤以官坝河、鹅掌河为大,汇流面积30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2亿立方米。降水直接补给,多年平均湖面降水量2650万立方米。湖泊补给系数9.97,多年平均径流深76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亿立方米,湖水滞留时间834天。水位仅1米左右。精选四川西昌邛海导游词 篇6
各位贵宾,大家好!欢迎来到西昌。说起西昌,很多人都会浮想联翩,"航天城"、"月城"、"小春城"等一个个名字就会闪现出来。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西昌之旅,去认识这座美丽的城市。
在四川省西南攀西大裂谷,有一座青山环绕,冬暖夏凉,惠风和畅的美丽城市。一枚枚运载火箭从这方神奇的土地升腾,象划破苍穹的利剑把一颗颗卫星送向太空。这就是有着二千六百五十一平方公里幅员面积,54万人口,海拔1500米,蜚声中外的中国航天城——西昌。
西昌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首府。据史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她便是祖国西南边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朝时,这里叫邛都,公元862年,南诏征服这里后,把它改名为建昌。 1720xx年,清朝雍正年间,因其位于四川西部,朝廷又希望它繁荣昌盛,故改名为西昌,并沿用至今。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在悠悠岁月中,曾演绎过司马相如的开疆拓荒,诸葛亮的猎猎南征,杨升庵的浅吟低唱,马可波罗的异域探奇,"彝海结盟" 的千古绝唱。
从名字的演变中,我们知道了西昌悠久的历史。同样从名字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西昌的特点。昆明有春城之称,西昌也有小春城的美誉,这里的气候丝毫不逊色于昆明。西昌年平均气温摄氏17度,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也在摄氏10度,而七、八月份的平均温度却不过二十四、五度而已。真可谓:"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除了宜人的气温,西昌明媚的阳光也让人神往不己。西昌的年日照时间可达2400多小时,尤其是冬季,一踏进西昌的土地,阳光、蓝天、白云顿时令人心旷神怡,近年开展的攀西阳光之旅就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游人。
说到阳光,免不了要说说月光。西昌有一个至柔、至美的名字:月城。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四川段上,有三大气象景观,清风、雅雨、建昌月。其中建昌月指的就是咱们西昌的月色。昌海拔较高,又没有污染,所以空气的能见度特别高,月色自然是分外皎洁了。
好了,大家知道了西昌"小春城"、"月城"的来历,至于 "航天城"就无须多言了。自然是这里有蜚声中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它已成为我国高科技的象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她的开发和发展前景以及整个地区资源开发的带动作用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曾指出:"西昌是国家的门面,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有一句古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么今天我们就做一回仁、智双全者吧,先游山,再玩水,泸山、邛海在等着我们。
现在我们就行驶在通往邛海、泸山景区的路上。邛海、泸山景区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自古被誉为川南胜境。泸山因其苍翠黛色,并且靠近泸水(金沙江水系的古称),所以取名为泸山泸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景区。古人用松、风、水、月四字来概括泸山的风景,如果觉得这四个字太抽象的话,那么下面这幅对联可谓形象而贴切: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齐明;松涛声,海涛声,声声相应。自古名山古刹不分家,有这样的风光,当然少不了道观寺庙。不过泸山不像峨眉皆佛,青城纯道,它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像这样三教和谐共处一山的现象是不多见的,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在这里可得改一改了。1985 年在泸山修建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更是为这座名山锦上添花。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50年代初,这里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后,凉山社会形态可谓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座博物馆保存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实物和资料,为我们认识、了解这一巨大变迁提供了条件,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情况。
进入博物馆前须登上29台阶,它象征着凉山从1956年民主改革到博物馆建成的1985年间20xx年的奋斗历程。博物馆门前有一座雕塑,名?quot;凉山之鹰",他是彝族历史上的一位英雄—— 支格阿龙,是一位和后羿一样的英雄。
第一个展厅是序厅,包括凉山的地理概貌、凉山彝族的来源及凉山的历史沿革几个部分。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总面积六万零一百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xx至2500米,总人口 380万,其中彝族160余万,另外还有汉、藏、回、傈傈等十四个民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它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据记载,凉山彝族的主要来源是 70年代以前,由云南昭通一带迁入的"古侯"、"曲涅"两个部族繁衍而来。除此之外,最早有战国时期氐?quot;旄牛种"的南迁,中期有唐朝时南诏的"乌、白二蛮"的北迁,后期有明清时由云贵渡江而来的部族。自秦朝开始,历朝历代均在凉山设置郡、县,凉山还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展厅介绍的是社会生产力,从这里陈列的大量实物及图片可以看到,凉山彝族地区的生产力十分低下,耕种还属于原始的刀耕火种。社会分工还十分模糊,畜牧业和手工业都还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也还处于以物易物的初始阶段。
接下来的展厅介绍的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奴隶制的社会形态在凉山持续了二千多年,森严的等级制便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血缘关系,所有社会成员被分为五个等级,即兹莫、诺合、曲诺、嘎加、嘎西,这些名称都是彝语的音译,都有各自的含义。兹莫,在彝语中是权力的意思,汉语称之为土 司,是受朝廷册封的官员。诺合,彝语中是"黑色的群体"的意思,汉语称之为黑彝。这两个等级都是贵族阶层,属于统治阶级。曲诺、即白彝,属于平民。而嘎加和嘎西都属于奴隶阶级,他们毫无人身权利,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象牲畜一样可以被任意买卖。